国际原油为何突然跌入熊市
近来,国际原油市场经历行情大逆转。自10月底以来,国际油价一改震荡上扬走势,进入单边暴跌模式。13日国际油价大幅跳水,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双双暴跌,跌幅约7%。其中,纽约油价更是连续12个交易日下跌,创造了历史上最长连跌纪录。
业内人士认为,国际油价已进入技术性熊市。何谓熊市?一般而言,油价从近期高点下跌20%以上,即被认定为进入熊市。10月3日,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一度摸高至76.9美元/桶,为近4年来的最高水平。40天后,该原油期货价格跳水至55.69美元/桶,累计跌幅为27.7%。同样,伦敦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也创下了今年3月份以来的新低,跌至66美元/桶下方,回吐了年内所有涨幅。
本轮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主要是以下三大因素使然。首先,伊朗原油供应好于预期。自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以来,伊朗的石油供应是否会中断一直是影响国际油市的最大变量。如果伊朗石油供应中断,出口“清零”,国际油市的确会面临供应短缺,推升国际油价。然而,美国11月4日生效的制裁措施,并未如市场预期的那样苛刻严厉。美国留下“后路”,宣布允许8个伊朗原油主要出口对象国今后6个月继续进口伊朗石油。豁免制裁,客观上造成了对伊朗石油出口禁运力度大打折扣,国际市场上弥漫数月的紧张气氛大为缓释。另外,伊朗出口的船运数据也显示,伊朗实际供应下降量远不及市场预期。10月份,伊朗原油出口约为150万桶/日,较5月份下降了90万桶/日左右,但好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00万桶/日以上水平。利空出尽是利好,美国对伊朗原油制裁措施落地后,全球原油供应不确定因素减少。同时,伊朗原油出口不“断供”,更是让国际市场大大松了口气。
其次,以沙特、俄罗斯、利比亚、科威特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国家增产明显。过去几个月,在美国屡次施压下,欧佩克与俄罗斯转变了联合减产策略,为弥补制裁伊朗出现的原油供应缺口,不断动用储备产能增加产量。欧佩克整体产出不断走高,10月份上升至3290万桶/日。数据显示,10月份,沙特和俄罗斯原油日均产量分别高达1067万桶和1140万桶,均创下近年来的新高。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原油日均产量已达1160万桶,比5月份日均增加45万桶,远超市场预期。全球三大产油国美国、俄罗斯、沙特的原油产量上升令国际油价承压下行。
压垮国际油价的最后一根稻草,无疑是欧佩克最新发布的月报。该月报称,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抑制需求,竞争对手的原油供应激增,明年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将进一步恶化。由于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世界贸易形势吃紧,主要国际权威机构均调低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经济增长放缓使国际市场原油需求增长趋于疲软。欧佩克预计2019年全球对欧佩克的石油日需求量为3150万桶,比上月预测减少了25万桶。更糟糕的是,欧佩克目前的产量将造成136万桶/日过剩产能,供大于求的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市场供需矛盾的转化,促成了国际油价从牛市转为熊市。国际油价下挫,对石油输出国和石油公司来说是利空。目前,沙特等国已计划采取措施削减产量,以期“限产保价”。但是,相对较低的油价,无疑利好消费端,对世界经济来说也是利好。
(责任编辑:www.ah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