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行业须守住道德底线
保健品行业要以刮骨疗毒的魄力,祛除企业自身不良风气,坚持道德底线,良心生产经营持续发酵的“权健事件”将保健品行业乱象彻底展露在公众面前,一时间人们纷纷对保健品敬而远之。在公众的质疑声中,应当如何认识保健产品,如何正确看待保健品行业呢?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客观而言,当前我国出现的保健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是国际治理的难题,并不是中国特色。国外保健品、膳食补充剂产品明示或暗示的“功能声称问题”也不在少数。
但充分认识保健品行业也是必须的。保健品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通常意义上的保健品,是指对人体有保健功效的产品泛称。保健品概念比较宽泛,既包含保健食品,也包含保健用品。保健食品概念更具体,一般而言,市面上销售的可供人们食用的保健品就是保健食品。最新发布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显示,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保健食品的产品属性为食品。
刘学聪认为,宣传报道和监管执法过程中,首先要依法辨别产品属性,清晰界定是食品还是生活用品,是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还是有毒有害食品,报道、文件和文书中应根据产品的实际属性,依法规范表述产品名称,不能笼统表述为“保健品”,造成事实不清、监管错位和信息误导,以便于消费者进行清晰地辨别。
在舆论压力下,保健品行业要如何重整旗鼓,赢回消费者的信赖呢?刘学聪认为,要解决保健品行业的顽疾,政府的严格监管必不可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行业要以刮骨疗毒的魄力,祛除企业自身的不良之气,坚持道德底线,良心生产经营,用高品质产品、合法营销为公众健康作出努力,以此赢得舆论的支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刘学聪表示,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和完善监管制度,完善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整顿直销、规范会销,加大违法惩戒力度,打击欺诈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行业必须加强自律,规范发展。此外,消费者还要加强自身科学健康素养,提升防欺诈和虚假宣传的能力。(责任编辑:www.ah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