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加快发行 助力“稳投资”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胡建兵认为,把更多的钱用在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项目上,才能保居民就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各地要尽快将专项债券额度按规定落实到具体项目,确保早使用、早见效,同时必须绷紧“防风险”这根弦,进一步规范债务管理。有关部门也要加快推进专项债的规范化、市场化。
“我们已经收到了第三批专项债额度,要求在5月底发完。”西部某省财政人士告诉记者。一位中部省份财政人士也向记者确认,已经收到第三批专项债额度。另外,已经完成前两批专项债发行的山东省,近日披露5月份发债计划,其中5月计划发行760亿元新增专项债。(4月27日第一财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原本的生产、投资等节奏都打乱了。当下,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我国外贸进出口等都受到严重冲击。对此,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六稳”政策之一是“稳投资”,而“六保”与“稳投资”紧密相连。把更多的钱用在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项目上,这样才能保居民就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今年的专项债优化资金投向,就体现了疫情防控需要和投资领域需求变化。比如,将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单独列出、重点支持;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等。另外,财政部日前也明确,以省为单位,可用于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占该省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可突破20%的限制,这为专项债进一步发挥“乘数效应”,支持基建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勾勒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些新基建项目和民生工程都与“六保”密切相关,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持。为此,各地要尽快将专项债券额度按规定落实到具体项目,做好发行工作,确保早使用、早见效。当然,扩大专项债发债规模和加快发行进度,不是让一些地方盲目投资和建设,也不是意味着放松管理。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8.5%,低于欧盟国家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但同时应当看到,一些地方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因此,各地必须绷紧“防风险”这根弦,进一步规范债务管理,优选经济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群众期盼、迟早要干的项目,而决不能一哄而上,“萝卜快了不洗泥”。
另外,“防风险”的举措也包括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严禁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完善专项债务限额规模全额管理,督促地方落实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要求,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化”等。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专项债的规范化、市场化,在控制好“或有债务”的同时,鼓励负债率不高的地方发行专项债,把拉动投资、扩大内需和稳定就业、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协同配合好,这样才能更好助益实体经济,推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胡建兵)
(责任编辑:www.ah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