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到海南去“剁手”,你准备好了吗?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调整,有利于提振内需,促进经济复苏。同时,海南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竞争力。
到海南去“剁手”,你准备好了吗?7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迎来大调整,除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提高至10万元、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外,还大幅减少单次购买数量限制的商品种类。
据报道,新政首日就掀起了购物浪潮,买手机如同抢白菜,免税店还因备货不足,一度只能限购,足可见国内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对一些喜欢出国买买买的人来说,在国内就能买到价格优惠的全球商品,着实方便不少,这同时也拉动了境外消费回流。
作为出境大国,近三年中国每年出境旅游的人数在1亿人次以上,境外消费(含境外旅游、医疗、留学)超过1万亿元。可以说,我国消费者牵动着国际免税市场的格局,被称之为“行走的钱包”并不过分。目前我国居民整体上仍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免税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提振内需,促进经济复苏。
当下,免税品销售已成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金字招牌”。自2011年海南实行离岛免税购物政策以来,其免税品年销售额一直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9年,海南免税年销售额由9.86亿元稳步增长至136亿元,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三成。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海南免税市场的韧性依然很强,5月份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后,海南免税品实现销售额19.77亿元,同比增长147.9%。应当说,离岛免税政策的调整,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非常重要。
但从目前来看,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的调整,仅仅是促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一个突破口,对大多数游客来说,其吸引力尚未到达“以免税购物为目的来海南”。此外,海南旅游体验性价比不高、物价偏贵等问题也时常引起游客吐槽。因此,海南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竞争力。
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海南可以尝试更大程度的开放,形成高品质的消费品市场,以吸引游客来海南消费。比如,适当增加市区的免税购物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灵活而有效的管控,提供更加便利化、人性化的购物体验。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促使岛内的各种娱乐休闲活动和服务充分发展,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步伐。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高水平的标志,是实现海南岛的贸易、投资、人员进出、跨境资金流动、航运进出、数据流通自由便利,并使其效应辐射内地。显然,实现以上目标,不仅需要有免税这一“先手”,后面还需要有海关监管、税收、法治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等一系列的深度改革。
事实上,税收体系的突破已在路上。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日发布通知,明确了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政策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除此之外,近一个月以来,中央各部委和海南省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2025年前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密集出台多项举措,比如交通运输部支持建立“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的船舶登记制度等。资本具有逐利性,政策吸引下,已有不少国内外知名企业抢滩布局。6月1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首批3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相信未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这里将不断吸引人才和产业集聚。对中国消费者而言,这里或许将成为一个新的“购物天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责任编辑:www.ah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