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阳车评:也谈特斯拉现象
尽管“不妥协”的特斯拉已经“认怂”,但舆论似乎不依不饶。从维权女车主登上车顶开始,到企业深夜再次致歉,特斯拉不仅快速把自己送上了热搜,成功抢占了各大媒体平台头条,而且正在成为一种现象,被人们热议。
梳理这一现象的起因,并不复杂。就是面对一起突发交通事故,在是否刹车失灵和超速行驶上,需要找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来检测和界定车主与厂家责任。结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久拖不决。以至于女车主在上海车展极端维权,燃爆舆论。而特斯拉的硬核表态,又导致其在舆论场再次“翻车”。
女车主要维权的车辆究竟存不存在刹车失灵问题,是解开此次事件真相的关键。随着监管部门的介入,相信经权威机构检测认定后,终会真相大白。但反思此次事件,我们不能止步于真相,理应有更多、更深入思考,这也是我们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构建良好汽车消费生态和文明进程中的一次赶考。
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与公信力提升无疑是必要的。此次有一个争议细节,就是消费者不信任特斯拉推荐的第三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而又没有或者无法推荐双方共同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这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我们在汽车维权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建设中存在明显短板。作为全球汽车年销量和保有量第一大国,多少有点打脸。对于汽车如此复杂的产品,如果没有权威机构鉴定,消费者凭肉眼是很难举证或取证的,也是难以让公众信服的。特别是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必然更需要可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为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
同时,厂家对待消费者的态度有时比产品质量本身还重要。不得不说,在此次事故处理中,特斯拉对待消费者是颇让人不舒服的。作为一家头顶明星光环的高科技公司,特斯拉固然有颠覆性的产品,但这不是特斯拉可以怠慢消费者的资本。要知道,科技的伟大不在于超级,而在于普及。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消费者购买,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愉悦的体验,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更何况,中国市场如此之大,在全球车企中的地位如此之重要,特斯拉理应更加重视中国消费者才是,除非不想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继续领跑。
事实上,在现实生产生活中,不管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从来就没有一款是完美无缺的。作为民用领域最复杂的产品之一,由于在设计或生产时,受制于当时科技水平或认知所限,虽然都符合法律或行业相关规定,很多汽车也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这些“先天”缺陷,有的甚至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经过消费者使用后,才有可能进一步暴露或被发现。因此,产品有问题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厂家处理问题的态度不友好,进而被人贴上“傲慢”的标签。此次特斯拉女车主引爆的维权风波,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此外,企业与媒体关系也要再认识和重塑。有人说,此次特斯拉之所以遭到媒体群殴,就在于其不投媒体广告,特别是“不在自媒体上投”。这样的说法,显然并不全面。相信大多数媒体口诛笔伐特斯拉,是在报道消费者维权过程中,看不惯特斯拉的“傲慢”态度与派头。
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与媒体关系也在重塑。特斯拉之所以如此反感某些自媒体,恐怕也不是没有缘由的。近几年,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由于缺乏像对机构媒体那样的严格监管,确有一些自媒体以“黑企业”为能事,借“揭批”之名,行敲诈之实,特别是在汽车圈、信息通信技术以及房地产等领域,这种风气尤甚。企业敢怒不敢言,为了息事宁人,只好舍财消灾。问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成本最终都是消费者埋单。而特斯拉只是勇敢地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那个孩子而已,这一现象同样应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责任编辑:www.ah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