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药胜诉带来的三个思考
历时近17年,涉案10多亿元,中间多次逆转,最终迎来该案的尘埃落定。华北制药的胜诉,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什么意义,又有哪些启示?
毫无疑问,华药不会是最后一个被海外主体以“反垄断”为由提起诉讼的中国企业。入世以来,在生物制药、钢铁、光伏等行业,一些“反垄断”诉讼盯上了中国企业。此外,涉及知识产权的“337调查”以及所谓“威胁国家安全”的指控,也对中国电子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出海”带来较大阻碍。
华药的胜诉,增强了国内企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实行判例法制度的国家,美国相关法律审判“遵循先例”,这就为中国企业在应对美国乃至国际诉讼时,提供了充足的经验。
华药马拉松式的维权过程,也给其他准备“出海”或者已经“出海”的企业带来了三个思考。
知己知彼。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出海”之前,要了解自身的资质和产品是否符合对方国家的要求,销售商品和参与并购是否有限制性条款,知己知彼的同时,还要将合规意识贯穿到“走出去”每一步,在公平竞争中作出表率,避免授人以柄。华药之所以多年来坚持维权,也是对自身的行为和对方的诉讼理由有充足的了解,即使在其他被告选择和解之后,依然坚持寻求公正判决,坦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借用外力。一些中国企业面临海外诉讼,并非自身原因。上个世纪末,以华药为代表的一些国内制药企业向美国大量低价出口维生素C,结果遭到美国反倾销调查。有关部门和组织及时协调企业价格,不准恶意压低价格,结果却遭到美国反垄断诉讼。华药的行为是履行国内法律义务的结果。出现类似情况,企业单枪匹马显然不够,还需积极请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予以支持,借助更多的外力为自己维权。华药一案,商务部和行业协会在企业维权过程中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善用规则。华药经历了一审、二审、再审和重审等多个环节,是充分利用海外规则应对挑战的典型。“走出去”企业应学会善用规则,包括贸易规则和非贸易规则,实现海外业务拓展。我国也制定了“企业境外反垄断合规指南”等相关规则文件,面对海外诉讼,也可运用国内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与海外市场形成利益共同体,便于在海外投资中保持主动。
总之,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何更好适应海外市场规则,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修课,还需要更多努力。
(责任编辑:www.ah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