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网络微短剧亟待向精品升级
近两年,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的网络微短剧,凭借快节奏、高密度、强情绪等“短小生动”的叙事特点走俏,成为网络影视领域的“新宠”,微短剧产业也凭借投资体轻量、周期短等特点,成为网络视听产业快速崛起的“新赛道”。据机构预测,我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在五年内超1000亿元。
业界认为,网络微短剧产业爆发将从内容制作、商业模式等方面带给影视产业边际变化,但当前内容、运营等乱象也引起行业生态治理持续加码,行业亟待加强产业协作及精品化创作,加速从“流量爆款”向“精品力作”转型升级。
市场规模千亿级
经历近两年从市场萌芽到快速培育,我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在今年呈现爆发式上升态势。据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网络微短剧发行量达150部,接近2022年全年总和的2倍。报告预计,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
业界认为,当前微短剧产业已逐步探索出较成熟的变现模式。从产业链分工角度,微短剧拍摄制作方通过购买内容IP或原创剧本方式完成拍摄后,将微短剧内容提供给版权商,而后通过流量分发、内容社区等平台方式触达C端用户。该过程中,用户往往需要通过观看广告解锁后续内容,或充值消耗平台点数进行单集付费;微短剧提供方则通过广告植入、平台会员订阅,甚至爆款微短剧主演直播带货等形式进行变现。
信达证券传媒互联网及海外团队分析称,微短剧模式有望给影视行业带来诸多边际变化,尤其是“微短剧+游戏”等新模式将有效弥补影视行业制作周期长、制作产能受限,以及IP版权变现途径不足等问题。影视公司传统商业模式偏向B端,而微短剧让影视公司离C端用户更近,便于精准迎合市场需求变化,“短小精悍”的行业模式也有助于提升制作产能、降低成本,让制作公司和流量平台获得更多商业变现的可能性。
“从产业层面看,不同创作者结合自身内容题材优势、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在合适的内容赛道深耕、打造垂类爆款,这会是微短剧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腾讯在线视频平台运营部副总经理李啦表示,从IP源头、内容创作到营销运营等上下游需要进一步强化产业协同,“比如,依托丰富的平台数据与专业的用户消费研究分析市场供需,引导题材供给分布均匀,用最新视听技术和AI文本等能力赋能微短剧创作端和产品端,这些都将为微短剧行业探索新的可能。”
流量产品难成精品
伴随网络微短剧风口的急速膨胀,与产业相关的部分乱象、短板也成为业界不可回避的焦点。
华数集团此前发布的《网络微短剧行业调研报告》指出,随着各路机构纷纷入局,微短剧产能迅速爆发,一些平台为争夺流量并快速扩充内容库,降低了作品的准入门槛,引发了内容品质问题。比如,题材类型同质化严重,情节套路化、转折生硬,部分内容低俗、悬浮,业内普遍缺乏精品。加之用户端频现的消费争议,进一步引发监管对于网络微短剧行业生态治理持续加码。
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消息,广电总局对网络微短剧已开展常态化治理,2023年3月至今,督导抖音、快手、腾讯、B站、小红书、好看视频等平台累计对外发布公告40余期,清理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35万余集(条)、2055万余分钟,分级处置传播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的“小程序”429个、账号2988个,并已建立网络微短剧“黑名单”机制。
据悉,广电总局目前正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并于近期再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围绕网络微短剧的导向、片名、内容、审美、人员、宣传、播出等方面,加大违规网络微短剧处置和曝光力度,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完善广告推流审核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微短剧行业内的流量产品难以成为精品,一味追逐流量注定走不远。数字内容头部平台、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瑞卿认为,目前微短剧行业处在“流量产品”阶段,业界要创作更多不同类型的作品,满足用户对高质量、多文化的品类需求,加快推动微短剧作品从“爆款”走向精品。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表示,微短剧在短视频技术加持下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迫切需要加强扶持引导,克服短板与不足,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业良好生态,“微短剧行业聚集了一大批朝气蓬勃、创造力旺盛的青年创作者,希望能遵循文艺审美规律,将互联网大流量转化为正能量,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传播力。”
提速打造全产业链
网络微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眼下正吸引地方政府产业布局的浓厚兴趣。
不久前,浙江杭州举办首个聚焦于微短剧行业的全国性活动“杭州·微短剧大会”。大会举办地杭州市临平区,积极抢占风口,将微短剧产业视作“新赛道”,提出全力构建“写-拍-播-评-投”五位一体影视微短剧产业发展品牌,打造从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到衍生产业为一体的微短剧全产业链。
临平区眼下正加快推出围绕建设“1+N”的影视拍摄基地群、建立全国第一个青年网络编剧激励扶持计划、出台一揽子产业支持政策、打造三个产业发展配套中心等工作为核心的“1113”微短剧产业扶持综合举措,将临平打造成为国内微短剧产业发展高地。“我们将当好‘店小二’,全链发力、全域支撑、全要素保障,努力成为‘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政府’。”临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广播电视局浙江网络微短剧临平审查分中心(筹)、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临平微短剧艺术指导中心、浙江临平影视协拍中心等配套机构于近期陆续成立并实体化运营,将为全国影视企业、剧组拍摄提供全域性创作摄制一站式服务。
“我们将不断夯实微短剧产业生态底座,助推网络作品精品化创作。”临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塑造并扩大“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政府”品牌影响力。
原标题:“爆款”网络微短剧亟待向精品升级
文章来源:http://www.ce.cn/cysc/tech/gd2012/202312/07/t20231207_38820046.shtml
(责任编辑:liuting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