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我国全球供应链竞争新优势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夙认为,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产业变革,中国经济必须未雨绸缪,在国内、国际两个领域多措并举,加快构建自主、安全、可控、强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这有利于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助力中国经济抵御外界狂风巨浪,同时也将帮助全球经济尽快实现复苏。
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与6月份持平。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0%、9.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2、5.0个百分点。(8月14日国家统计局网站)
4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各种数据和市场评价都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虽然短时间内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巨大的市场潜力、强大的产业优势帮助中国率先走出困境,并助力全球经济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冲击加速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趋势,全球产业链重构在所难免。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产业变革,中国经济必须未雨绸缪,加快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在国内、国际两个领域多措并举。
国内方面,要以畅通经济循环为重点,构建安全、自主、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一是实施国家供应链创新战略,加快关键领域零配件国产化进程,补齐国内产业链循环中的短板,实现产业链循环畅通。二是挖掘国内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鼓励国内市场为各种新产品、新业态提供规模化的创新平台,实现国内供应链供需循环的畅通。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升科技、金融、人力等各要素支撑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
国际方面,要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重点,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国际供应链体系。一是深化改革,提升国内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提振“引链”效果。要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新型政商关系。要有针对性地放宽外资准入,夯实国内已经形成的产业配套优势,引导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建厂,构建更为紧密的国际供应链关系。二是鼓励带动性强的国内龙头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三是积极“扩链”,推动优势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要鼓励中国龙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理地设立海外仓等,缓解区域供给压力,提高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的能力。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近些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30%以上,“中国制造”已经深深嵌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之中,地位愈发重要。加快构建自主、安全、可控、强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有利于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助力中国经济抵御外界狂风巨浪,同时也将帮助全球经济尽快实现复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行业改革发展研究室主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王夙)
(责任编辑:www.ah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