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精准投放为铜市显著降温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铜价一度创历史新高。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部署,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7月份分两批次投放了有色金属国家储备,共投放铜铝锌合计约27万吨,目前总计投放铜5万吨,市场降温效果显著。
铜价迅速上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胀交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环境持续处于极度宽松状态;二是供需错配。境外疫情持续反复,供给端仍存在制约因素,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需求复苏进度阶段性快于供给恢复,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消费迅速恢复;三是需求预期。主要经济体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方案,市场普遍预期总需求将趋于旺盛;四是投机交易,境外投资机构鼓吹在“双碳”背景下,大宗商品将迎来超级周期,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的投资基金持仓和纽约商业交易所(COMEX)铜非商业持仓去年底至今年均达到历史最高值。
我国的铜消费位居全球首位,占全球铜总消费量近50%,从全球的铜产业链分布来看,国内企业更加集中于铜冶炼、加工和组装等中下游环节,短期的价格暴涨对这些企业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偏弱的中小企业产生成本高企、资金压力骤增和利润急速萎缩等负面影响,甚至威胁到生存。
在这样的节点,国家储备投放恰当其时,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是精准投放在现货端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本次储备投放的目标对象是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企业,意在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直接帮助饱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困扰的生产企业。有国家储备作后盾,广大企业对成本控制有了底,更加有信心精益求精做好生产。二是预期管理在交易端起到了投机“挤出效应”。国储投放,是在向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参与者传达我国有信心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的坚定立场,首先影响众多境外参与者调整预判,直接体现就是LME和COMEX的交易性持仓回落;其次稳定国内参与者的预期,杜绝恐慌性购买出现。市场参与者预期的理性回归是价格脱离投机回归供求基本面的重要基础。
经过两次国储铜投放,前期过热的铜价近期显著降温,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与6月高点时的采购价格相比,现在每吨采购价格下降近1000美元。
就目前主流观点来看,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逐步退出宽松是大趋势,通胀交易等非产业因素将散去。同时,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供需错配也将逐步回到正常轨道上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铜消费相较去年同期还出现了下降,需求预期落空;叠加后期国家储备的继续投放,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预期回到合理水平。
从长期来看,针对铜对外依存度很高的问题,国家可以鼓励支持一批国内企业“联合出海”走出去,向上游进军从源头上获取铜资源,使中国企业在全球铜产业链中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上中下游各环节产业链内“自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畅通,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杨志军 系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铜部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www.ah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