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种油菜籽 充实“油瓶子”
油脂是人类三大主要营养素之一,保障老百姓“油瓶子”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健康。
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关键在油菜。油菜主要利用冬闲田生产,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可以促进粮油兼丰。我国油菜常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菜籽油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50%以上,主产区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主要以冬闲田种植油菜,不与水稻争地,实行稻油轮作还有养地功能,长期研究表明,冬季种植油菜后可提高后茬水稻单产10%左右。据调查,我国南方地区尚有1亿亩以上冬闲田,其中至少还有5000万亩以上可种植冬油菜。而大豆等其他主要油料作物都是夏季作物,与主要粮食作物存在用地矛盾,在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维护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下,其种植面积扩张潜力有限。
油菜耐盐碱能力很强,因此盐碱地扩种潜力巨大。研究表明,油菜以1.6%的盐(NaCl)处理,群体苗期干重为对照的97.3%,根干重比对照增加9.6%,说明油菜苗期具有极强耐盐性。而海水稻耐盐浓度为0.6%左右,大豆等作物耐盐浓度一般低于1.3%。我国目前有尚未利用和新形成的盐碱荒地1.53亿亩左右,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等五大区域。这些区域与春油菜和冬油菜的适宜种植区气候条件一致。
油菜单位面积产油量具有翻番增长的潜力。目前全国油菜平均单产138.5公斤/亩,平均含油量43%,平均产油量(单产与含油量的乘积)59.6公斤/亩。我国已成功培育出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该品种在2019—2021年度长江下游区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中,单产213.11公斤/亩,含油量50.38%,产油量107.35公斤/亩,比大面积种植的对照品种增加26.92%,且优质多抗。研究表明,油菜有很多品种在超高密度(5万株/亩)种植时其单产可比常规密度(2.5万株/亩)提高10%至13%。因此,如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利用冬闲田和盐碱地扩种油菜1.5亿亩,发掘油菜产业绿色革命潜力,单位面积产油量翻一番,则国产菜籽油产量潜力可达3000万吨,再加上花生、大豆等其他油料,有望实现食用油基本自给。
然而,受传统观念束缚,目前我国油菜科研和生产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对其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潜力和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支持措施不够。迫切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大豆、油菜等油料都是食用油和饲用蛋白原料且可以互相替换的科学观念,高度重视油菜科研和产业发展。
一是加大油菜产业科技攻关力度。建议将油菜纳入国家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项目并尽快实施。重点突破耐密高产高油多抗新品种、冬闲田与盐碱地油菜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装备、油菜籽产地干燥高效加工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布局油菜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需求和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布局油料作物生物育种与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脂生物合成重大科学研究设施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油菜等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理论、技术和创新平台支撑。
三是强化优质菜籽油营养知识的科学普及。经过我国4代科学家接续奋斗,菜籽油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的低档油蝶变为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大宗食用油。目前我国油菜已基本实现双低优质化,低芥酸菜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达93%,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分别为63%、20%和10%左右,是脂肪酸组成最为合理的大宗食用油。建议加大科普力度,引导百姓增加国产菜籽油消费。
(责任编辑:www.ah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