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计算不应是本“糊涂账”
公摊面积不应成为一笔"糊涂账",房屋公摊面积测量与计算亟待规范,让老百姓能够放心购房,同时也可化解购房者与开发商诸多矛盾纠纷。取消购房公摊面积还需再进一步论证,但限定最低得房率或最高公摊率,规定公摊面积计算标准和方法,则可以公开公正透明,只有如此,才能切实保护购房者利益。
近日,有关住房公摊面积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王凤华今年提出《关于规范房屋“公摊面积”的提案》,内蒙古住建厅网站表示,内蒙古住建厅将“取消‘公摊面积’的建议”列为近期亟须修订的立法项目建议,并上报住建部。
不久前有报道称,山东省青岛市一购房者全款购入某小区一套总面积为110.25平方米的住宅,但收房时实际套内面积仅有61平方米左右,公摊面积占比竟然达46%。
“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分摊这栋楼公用部分建筑面积。比如电梯井、楼梯间、配电室、过道、地下室等。据了解,别墅洋房公摊系数为1%-6%,低层住宅为6%-12%,小高层为10%-16%,高层为14%-24%。一般来说,楼层越高相应公共设施数量越多,公摊系数也就越大,但高达46%的公摊率,早已超过人们普遍接受的范围。
多年来,关于公摊面积的争议颇多。早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曾有代表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和公摊面积”。2019年住建部官网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就提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在今年第三版征求意见稿中,类似条款已经删除。有观点认为,取消公摊面积可能引发住房品质体验下降,公摊面积最重要的是透明、合理。新华社在文章《“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中正面回应道:公摊面积问题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长期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做法是合理的。公摊面积涉及甚广,取消非一日之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洪洋指出,“公摊面积是全国普遍现象,但公摊哪些面积、公摊多少面积都是一团迷雾,从来没有哪一个专业机构在业主或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监督下测量清楚每户的公摊面积,也从来没有哪一个业主测量清楚了自家房子的公摊面积,而业主却为公摊面积承担了高额费用;公摊面积划分没有统一标准,哪些区域属于公摊面积,哪些区域不是,有没有重复收费,也只能由开发商说了算。”
业内人士表示,业主想算明白公摊面积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例如房顶二次加压的水箱以及消防设施都算公摊面积,业主就算想测量、计算,都是非常复杂而且极其困难的。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提出,公摊面积背后的利益空间巨大,一些供暖部门、物业、装修公司在计费时,往往都是按更有利可图的建筑面积收取费用,公摊面积糊里糊涂,消费者却要常年为此埋单。
实际的公摊面积到底如何核算?笔者认为,公摊面积不应成为一笔“糊涂账”,房屋公摊面积测量与计算亟待规范,让老百姓能够放心购房,同时也可化解购房者与开发商诸多矛盾纠纷。
王凤华在提案中呼吁,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公摊面积信息公开透明;明确规定公摊面积计算标准和方法,以及公摊系数的上限,并规定必须在购房合同中明确列示公摊面积及明细,让实际套内面积成为交易的主要依据;或者明确规定和要求商品房现售和预售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消除灰色地带,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此外,她还提到,规范物业费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标准,推进物业费、暖气费、交易契税等项目的费用按照套内面积进行计价,避免重复交费,促进物业项目收费公平合理。
取消购房公摊面积还需再进一步论证,但限定最低得房率或最高公摊率,规定公摊面积计算标准和方法,则可以公开公正透明,只有如此,才能切实保护购房者利益。
(责任编辑:liuting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