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提高公民素养 厚植文明土壤
【热点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强调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而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就是公民素养的体现,公民素养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意识,就要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教育滋养,推动法治约束,凝聚起中华民族文明大国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公民素养,是在现代文明之路上的一道重要考题。国家发展需要精神动力,民族进步需要文明支撑。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在经济上实现飞跃,更要在文明建设上提供支撑。因此,加强文明建设,涵养公民素养势在必行。
【综合分析】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意识,凝聚起中华民族文明大国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良好的公民素养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文化自信的重要法宝,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敬畏传统文化,注重对人的启蒙,从小促进道德养成。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教育都为文明的建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与公共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论语》、《三字经》等启蒙教育,均是培养正确道德观的范本。遗憾的是,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其实,每个家庭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学校更是应当将公共精神的培养纳入课程,从源头提升民众遵循社会公德的意识。
无论是公共场所的文明标语,还是在餐厅见到的公筷公勺的广告推广,其实提升公共意识的脚步从未停歇。但我们还需要更多这样的宣传,让大家在耳濡目染中成为公共文明的倡导者。此外,以微博、短视频等为主的宣传平台深受大众喜爱,此类媒介更应当负起责任,创新宣传形式,以活泼新颖的方式积极弘扬公共文明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厚植规则意识,营造一个人人崇尚公德的社会氛围。
规范社会秩序。公共意识不会自然形成,公共习惯也并非凭空而生,一个与现代文明接轨的社会,其良好秩序必定在长期的外部约束下形成。比如某地地铁新规,将车内进食、手机外放等加入了“黑名单”。当好言相劝一再难以改善“地铁陋习”,“铁拳禁令”来为公共文明保驾护航,这是现代治理的一次有力探索。可见,要推动人们规则意识的提升,离不开清晰的规则和强力的惩处,让挑战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
国家发展,提高国民素养是关键。民众公共意识的高度,决定着国家现代文明的程度。“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展现文明的善意,共享文明幸福的家园。
(责任编辑:liuting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