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水电煤”初心 互联网行业方得长久
2012年,曾有互联网巨头先后喊出“移动互联网是基础设施”“要做电子商务‘水电煤’”的口号。当时,在互联网这片田野上处处是希望,涌入新业态的创业者们在充沛的市场空间中滚雪球,几大巨头拔地而起。没过几年,乌镇饭局上的觥筹交错,发布会上的PPT中充斥着从业者们对于互联网“下半场”的畅想。
这种欢乐的气氛在最近一个月渐渐冷却。继反垄断监管政策和处罚案例密集发布后,监管部门的专项行动如期而至。二级市场上,互联网公司股价急跌,投资人的反思语录在社交圈流传。再迟钝的人也意识到,互联网行业的游戏规则变了。
过去十余年,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从跟随、发展,演化成超越、引领。在国内市场,2021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1.64亿,再创新高。在海外市场,从游戏到音乐,从信息流到短视频,中国的App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离开网络环境如何生存?”在各大论坛上都当选为热门话题。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份,微信月活用户达到9.97亿,淘宝月活用户8.29亿,支付宝月活用户7.75亿,抖音月活用户6.45亿,高德地图月活用户6.34亿,爱奇艺月活用户5.71亿,百度月活用户5.7亿,微博月活用户4.81亿……
然而,就是在这些重要的“基础设施”中,“流氓”行径却随处可见。那些关不掉的弹窗、卸不掉的软件、夸大其词的广告和处处隐藏的付费按键,就像是互联网城市中的“牛皮癣”,处处都是。
在电影《头号玩家》中,网络虚拟空间成为人类的第一世界,当大家进入虚拟世界后,两侧充斥着密集的广告片、弹窗诱惑,只有付费的“人民币玩家”才能得到清爽的网络环境。艺术来源于生活,国内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应用虽没有这么夸张,但已经走上歧途。可怕的是,用户已经习以为常。一些互联网应用强制拉新,强制搜集用户数据,大家在网上冲浪被比喻成是一场“裸奔”,这些应用似乎变得比你自己更懂你。
2018年,一位互联网大佬曾公开表示,“中国人多数情况下愿意用隐私换便利”。
事实如何呢?大多数情况下,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隐私数据被出卖了,当一个App跳出弹窗,不注册就无法使用时;当浏览器发出提示,不下载新App就无法继续观看时;当开屏广告赤裸裸地写着,你的系统垃圾过多需要点击清除时……用户们在悄无声息中被引导着贡献出一个增量。
笔者认为,互联网巨头要打出精彩的“下半场”,关注点不在于数据,而在于关注到数据背后的每一个用户。互联网行业该回归到“水电煤”的初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监管措施为日益膨胀混乱的市场退烧,才能让悬在天上的“基础设施”切实落地。
(责任编辑:www.ah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