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评析:让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我国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越织越牢,保障政策日趋精细化、精准化,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逐渐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首段两句话,首句阐述“社会救助”的重要性,尾句提到社会背景引出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不久前,民政部会同中央农办、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从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急难临时救助、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规范办理流程、落实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对进一步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力求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说理段点题,民政部等联合印发《通知》,从5个方面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在《通知》中,无论是进一步放宽“单人保”条件,扩大低保覆盖人群,还是强调及时对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开展临时救助,抑或是明确建立易地搬迁与低保工作衔接机制,确保“应保尽保”,一项项具体要求,为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提供了精细化、精准化的操作指南。贯彻落实好《通知》精神,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及时发现、及时救助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让兜底保障政策更好惠及每一位困难群众。【分论点1,《通知》为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提供了精细化、精准化的操作指南;这个文段的结构与平时分享的文章中心句前置的写法不大一样,不过分论点的写作方式也很多样】
实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在基层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是关键。兜底保障人群,往往是社会最困弱的群体,如儿童里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障儿童,老年人中的特困群体,以及低保特困人员、残障人士等。他们往往缺乏求助意识、求助能力,需要基层工作者及时发现、及时救助。《通知》明确要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要求“针对重病、残疾、就学、失业等情况设置预警指标”,正是为了在第一时间发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根据掌握的救助人群和救助需求,主动匹配现有的兜底保障政策,以协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走出身心困境。【分论点2,实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在基层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是关键;文段结构:中心句+问题+对策;要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设置预警指标,主动匹配现有的兜底保障政策】
社会救助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要经得起检验。现实中,除了通过数据交叉比对、关联分析和综合评估等方式筛查存在风险的低收入人口,不少地方也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困难群众走访服务机制。浙江省宁海县开展“百分制”探访关爱服务,对困难群众的抗风险能力实行百分制量化评估,建立分类探访制度;湖北省枝江市将社会救助纳入“吹哨”管理,发动网格员和志愿者,给困难群众更多关爱;陕西省建立上门巡访、电话询访制度,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各地创新实践,对重点人群进行排查、评估、建档访视,并跟进需求分析、心理疏导等服务,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事例论证)。事实证明,只有加快服务转型升级,打造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才能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让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分论点3,社会救助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要经得起检验;文段结构:中心句+举例论证+尾句对策总结;要加快服务转型升级,打造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我们一定能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新时代社会救助实现高质量发展。【尾句回扣主题】
(责任编辑:liutingting)